1、重庆
新修订的《重庆市消防条例》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建立微型消防站,参与消防安全区域联防联控。鼓励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运用消防远程监控、电气火灾监测等数字化技术。
配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需要联动控制消防设备的建筑应当设置消防控制室。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单位应当安排专人二十四小时值班,每班不少于两人;通过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操作消防控制室所有控制功能的,可以单人值班。值班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消防职业资格证书,掌握火警处置以及启动消防设施的方法,确保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火灾和故障报警。
2、广州
新修订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审议通过,于2022年7月1日起实施。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需要联动控制消防设备的建筑(群)应当设置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应当由其管理单位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两人;
能够通过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操作消防控制室所有控制功能的,每班不少于一人。
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火警处置程序和要求,依法履行相关岗位职责。
3、浙江
2021年11月25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浙江省消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浙江省消防条例》于即日起正式施行。
省消防救援机构应当推动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建设,加强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并按照省有关规定将监控信息实时传输至消防数据应用平台。
消防控制室实行二十四小时双人值班制度;与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的,可以实行单人值班。
4、海南
2020年7月3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消防条例》。
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韩子忠介绍,“智慧消防”是“智慧城市”“智慧社管”的一个分支,是消防监督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手段。
鼓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消防安全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消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消防数据归集共享,融入智慧城市一体建设。
鼓励利用智慧消防技术开展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监测消防安全状况,评估消防安全风险,实施消防安全预警、预报。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人员密集场所和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应当和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联网,加强消防设施的联网监测。
“当前,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探索,比如社会单位消防控制室值班的问题,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并实现智慧联网监控后,可以考虑由原来的2人值班减少为1人值班,让信息技术换取人力资本。”韩子忠说道。
5、新疆
2022年7月29日新修正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条例》审议通过。
消防控制室应当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值班的消防设施操作人员每班不少于二人,接入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平台的,每班可以为一人。
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应当取得职业资格,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火灾和故障报警。
6、福建
新修订的《福建省消防条例》规定与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的,可以实行单人值班,2023年9月1日施行。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二十四小时双人值班制度;与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的,可以实行单人值班。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等级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7、广西
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根据消防技术规范需要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应当由其管理单位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二人。能够通过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操作消防控制室所有控制功能的,每班不少于一人。
我国有多部规范对消防控制室的建设应用与日常管理都进行了要求,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等,以下将以《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与《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中对消防控制室的要求为基础进行梳理、解析。
(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
5.2 消防控制室值班时间和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实行每日24h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通过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持有初级技能以上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b) 每班工作时间应不大于8h,每班人员应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对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日检查、接班、交班时,应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见表A.1)的相关内容。值班期间每2h记录一次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记录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火警或故障情况。
c) 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设置在手动控制状态 。其他消防设施及其相关设备如设置在手动状态时,应有在火灾情况下迅速将手动控制转换为自动控制的可靠措施。
5.3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处理:
a) 接到火灾报警信息后,应以最快方式确认。
b) 确认属于误报时,查找误报原因并填写《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维修记录表》(见表B.1)。
c) 火灾确认后,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d) 立即启动单位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同时报告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
(2)《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2010
4.2.1 消防控制室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实行每日24 h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值班人员应持有消防控制室操作职业资格证书;
b) 消防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应符合GB 25201的要求;
c) 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和其他联动控制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将应处于自动状态的设在手动状态;
d) 应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启动开关处于自动位置(通电状态)。
4.2.2 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应急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接到火灾警报后,值班人员应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
b) 火灾确认后,值班人员应立即确认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同时拨打“119”报警,报警时应说明着火单位地点、起火部位、着火物种类、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c) 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单位内部应急疏散和灭火预案,并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由以上规范内容可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的工作内容可以总结为:
每日检查、填写值班记录;
火灾接警处警;
火灾接警处警程序包括火灾报警部位的核实;
进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
拨打火警电话;
启动应急预案;
深入研究会发现,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火灾警情处置流程的可靠保障需求,是标准规范的要求的核心主要核心要义。通过梳理可知火灾警情的处置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GB50440-2007的相关规定,消防物联网具有自动获取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及消防安全管理信息的功能。若消防物联网采集到的信息满足值班人员每日检查的范围,可用于判断建筑内所有消防设施的完好情况,并自动形成记录,则消控室每日检查和填写值班记录的工作可以由消防物联网平台完成,不需要安排值班人员来填写。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10和《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2010均要求值班人员以最快方式确认火灾报警。按最快的方式确定并不等同于需要消防值班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确认,由上述工作梳理可知,确认火警后的处置流程至少需要2人同步进行,考虑实际情况,如果值班人员从消防控制室赶往报警点,容易导致火警核实不及时,所以故值班人员赶往报警点确认的方式不符合规范意图。最快确认火警情况的方式应该是按火警确认流程,通过内部通讯方式通知就近巡查人员或具有同等职责的其他工作人员赶到报警点进行确认。
当发生火灾报警或故障报警时,若消防物联网平台能通过短信、APP推送、自动语音电话、人工客服等方式第一时间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楼层值班、工作人员赶到报警点确认情况,则无需值班人员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核实火灾报警部位。
火灾确认后,若消防设施物联网平台能自动向119报警服务台报告经确认后的火灾报警信息,自动启动应急预案,并自动通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安全责任人。则无需值班人员负责拨打火警电话、启动应急预案等紧急情况的处置、并同时报告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当火灾发生,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须确保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当火警处置完毕,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须恢复各种消防设施至正常状态。
若消防物联网平台能监测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则无需通过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即可完成火灾发生期间的自动消防系统操作。
消防物联网平台的信息汇集分发的技术优势,会给消防控制室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改变,采用消防物联网平台后火警确认处置流程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只要消防物联网平台满足了《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 GB25506-2010和《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25201-2010对于消防控制室管理和应急火警处置程序的要求,具备信息汇集分发的能力,那么消防控制室这个物理空间减少值班人员没有任何争议。需要注意的是减少消防值班室人员的同时,需要调整场所内部管理制度,以匹配这一改变。
并且安装了消防物联网平台app的每个人都是消控室的值班人员,消防控制室不是减人反而是增加了值班人员。因此在消防控制室这个物理空间减少值班人员是顺理成章的。
引用标准名称:
3、《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GB50440-2007